课题分离

为什么要课题分离

阿德勒对我们日常生活里出现的各种人际关系问题用了一句极为精简的话进行了总结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课题分离把人放在平等的视角下推动一个人直面个人责任的勇气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看,区别对待其实是为了满足我们个人“虚假的优越感”。大人为孩子做出人生的各种决定是为了显示“你看,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我为你做的选择一定都是正确的,为你好的”。

大人也需要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彰显成人的优越感,以便对孩子的人生做出强控。而阿德勒在洞察人际关系中的互动细节时说道:“人在人际关系中一旦确信“我是正确的”,那就已经步入了权力之争。

在任何关系里如何表达关心和爱意这件事情上,要明确的是“控制不是爱”、“为TA思前想后铺垫平直的人生不是爱”、“事事剥夺个人选择和决定权的不是爱”、“不断弱化一个人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信心的不是爱”。只有当人能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无拘无束”的时候,当TA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的时候,这才是接受到爱的正面反馈

在感觉到被束缚和支配的关系里,我们其实也在强烈地体验着不信任的感觉。这种不信任来源于很多想法和念头“对方不信任我能够把这件事情处理好,所以才要事事亲力亲为去支配”、“我在对方眼里并没有做决定的能力,我在TA看来并不是一个独立而具备个人价值感的人”

因为所有不平等的关系最终都会走向“权力的较量当中”,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人际矛盾。在面对这些矛盾的时候,设立一个“我需要被平等地对待”这样一个宏大的目标往往很难实现,而课题分离的思维方式却可以在任何矛盾情景中给出一个可行而有效的行为和态度指导。

课题分离的核心思想

把问题看作两部分,一部分是我自己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和我的行为态度有关,也是自我的责任,而另一部分则是别人的
而课题分离的总原则便是: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因为只有坚守住了自己的课题,才能坚守住自己的本心。

如何进行课题分离

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就行

第一,先看这件事的结果由谁来承担,如果这一步无法判定清楚,那么再看这件事由谁来去做。由谁去做,那就是谁的课题。

第二,课题分离,不是放飞自我,听之任之。而是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课题,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做到无愧我心。

第三,与他人的交互,良好有效的沟通、同理和共情,同样是你的课题。

总结

世间万物,很大一部分事,归根结底是两件事,一件是 “关我屁事”,一件是 “关你屁事”。这句的本质就是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本质上也是在区分我无法改变的和我能改变的。我无法改变的事情,不是我的课题,要表现出“岂能尽如人意”的雅量;而我能改变的那些事,是我的课题,则要做到“但求无愧我心”的担当。

这,就是课题分离的真相

最后分享一下,美国神学家Reinhold Niebuhr写过一段著名的祈祷文

神啊,
请赐予我平静,好让我能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
请赐予我勇气,好让我能改变,我能去改变的事;
请赐予我睿智,好让我能区别,以上这两者的不同。

参考文献

  1. 阿德勒心理学三部曲—《课题分离》教你如何应对人际关系矛盾
  2. 阿德勒课题分离理论的正确打开方式

课题分离
https://kewending.github.io/zh-CN/2023/06/10/课题分离/
作者
丁科文
发布于
2023年6月10日
更新于
2023年6月12日
许可协议